close

↓百年金融風暴的省思↓


2008-10-09 17:53:51 補充

短短幾個月,美國歷經第五大券商貝爾斯登、兩大房貸抵押公司─房地美、房利美、第四大券商雷兄弟紛紛垮台,美國保險巨人AIG、以及第三大券商美林也岌岌可危,華爾街腥風血雨,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濤天巨浪,吞噬金融體系原有的安定,美國不得不成立一九三0年代大蕭條才有的金融重建基金RTC,預估要處理十六兆壞帳,全球央行挹注資金累計達到兩千四百七十億美元,約合新台幣八兆元,才這讓百年來的金融風暴暫時獲得喘息機會。


2008-10-09 17:54:06 補充

回頭看看風暴源頭,導因於利率過低引發泡沫經濟,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蓬勃發展,但卻無法掌握伴隨而來的風險黑洞。首先,利率過低,有人指責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刻意維持低利率,讓市場資金過於寬鬆,利於房市和股市發展,刺激景氣,在二00三年六月,聯邦基金利率一度降到只有百分之一的歷史新低,原本買不起房子、信用條件比較差的人,也都能晉升有屋階級,這些房貸稱之為「次級房貸」,和一般房貸有所區隔。


2008-10-09 17:54:20 補充

券商再把次級房貸包裝成債券商品,賣給法人機構和一般投資人。當時的資金市場,油資亂竄,投資人為了尋找更高的獲利,爭相購買次級房貸的相關商品,於是,當房價飆高到臨界點,但屋主根本還不出房貸,違約開始發生了,房價一崩跌,原本貸款一千萬,但房價只剩七百萬時,屋主寧可交出鑰匙給銀行,受害的是銀行,承受了一堆呆帳,投資人和發行債券的機構也因為屋主落跑無法履約而虧損倒閉。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說:


2008-10-09 17:54:29 補充

「大環境是因為,整個世界經濟過去幾年都是太寬鬆的資金政策,所以,資金亂竄,信用過度膨脹,風險增加。第二就是金融創新,因為資金到處尋找標的,包括次貸後面所包裝的各種証券化商品,結構債、連動債等等,一連串包裝之後,變成多重環結,到最後,搞不清楚源頭在哪裡?中間的風險控管在哪裡?不只是金融機構本身、政府、還有投資人都不能掌握」


2008-10-09 17:54:51 補充

這場金融風暴,從最先的建商房仲業倒閉,擴及到大型金融業垮台,雖然全球央行力挽狂瀾之後,股市大舉反彈,不過,信用危機依然存在,朱浩民認為,下一波關門的或許是中小型銀行、以及邊陲體質不佳的企業借不到錢。



 


大部份人搞不清楚,錢為何不見,其實很簡單,想過就懂了。



這是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



有一百間100萬的房子,全部價值10000萬,就是一億。其中一間,因為房市漲,賣到200萬。那麼全部的房子,都變成200萬,全部價值變成2億。基本上大家也會承認,因為100萬的房子去貸款,你也許可以貸出80萬,但價值兩百萬之後,就可以貸160萬。大家的錢都增加了。是真的增加了嗎?是認知,大家的認知都增加了。銀行中,大家的存款並沒有同步增加哦!股票也是如此,一張股票漲停板,全部股票漲停板,大家的資產都增加7%。所以,金融商品的資產就是這樣倍數增加。但是,如果大家都要換成現金呢?那就不是這樣了。100間房子不可能賣200萬;所有的股票不會全賣漲停板。所以,股票有本益比。明明十元,就要賣100元,十倍的本益比。你馬上把公司賣了,價一定賣不到100元。10元的面值股票,市價100元你拿去銀行抵押,也許都能再借50元出來。那乾脆就全抵押,10元換50元,再重開新公司。(真有人這樣做)所以這就是一般說的泡沫,這些錢真真假假。


所以,其實這些錢並不存在,只是大家認知存在,就當作存在。


那現在,大家不當它存在了,就不會存在。


經濟循環就是如此,有一天,股市再上漲,大家的錢就變多了,錢就又跑出來了。


所以,這就是把餅做大。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尹商伊 的頭像
    尹商伊

    快樂商伊

    尹商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